编辑 | Sia
长达 1 分钟的微软新品 Surface Laptop 广告,上线 2 个多月,攒了 5 万多浏览量、几百条留言——但奇怪的是,几乎没人发现一些异象。
7 秒处,那个密封罐子,尺寸是不是大到离谱?电脑旁边那个蓝色异物,又是啥?28 秒:不成比例的大拇指、怪异的右手。
35 秒:五指几乎融化在键盘上,左边的书也异常对称,完全不像自然摊开的文献。
直到最近,微软才亲自揭秘:没错,这支广告,部分画面确实是 AI 生成的,还用了 Hailuo、Kling。
拍摄这支广告,微软本意是展示 Surface 在多种职业场景下的适配力。借助生成式 AI,制作团队无需远赴各地取景,合成复杂环境,降本提效,水到渠成。
微软还总结出一套经验:
头脑风暴阶段,大量用 AI 打磨草稿、故事脚本和创意方案。
真正拍摄时,凡是涉及复杂动作的画面,比如手部特写,必须真人实拍;而动作简单、切换快速的镜头,适合交由生成式 AI 完成。
事实证明,广告的快速剪辑有助于掩盖 AI 的缺陷,但也暗示在合适的人手中,这些工具已经强大到足以让人忽略不计那些瑕疵。
相比之下,正在发起史上最大规模品牌营销攻势的 AI 搜索新贵 Perplexity 就显得……克制多了。
他们砸下百万美元,请来《鱿鱼游戏》主演、影帝李政宰代言,拍摄了首支明星广告。这支 90 秒短片,虽然创意概念用自家 AI 生成,但整体拍摄制作仍由人工完成。
当然,AI 依然懂得玩梗——蹭《鱿鱼游戏》热度,顺便暗戳戳调侃老牌搜索巨头。
咖啡溅脏白衬衫怎么办?李政宰向 Poogle(谷歌化名)求助,结果只拿到一堆链接。
Perplexity 直接报了答案:
还有一个经典场面——「怎样让奶酪粘在披萨上?」
Perplexity 直接秒回:「用新鲜、低水分的马苏里拉奶酪。」还不忘幽默补刀谷歌:「不要使用胶水。」
几个生活化小场景,精准刺中传统搜索的点击率导向带来的问题。对比之下,智能搜索体验高下立判。
与此同时,即便手握 Sora,OpenAI 的广告处女秀,也意外地「不那么 AI 」。
在今年超级碗(被称作美国春晚)的黄金时段,OpenAI 豪掷千万美元,向 1.3 亿观众发布 AI 的「成年礼」。要知道,以往这个时段只为可口可乐、苹果等顶级品牌保留。
从纯视觉设计上,它非常成功——得益于 Sora 在创意阶段的快速原型化。但最终成片,完全由人类艺术家手工绘制。Sora 更多是构思工具,而非直接制作。
如果说微软、Perplexity、OpenAI 还在探索人机协作,真正 All in 生成式 AI 制作的,居然是一家制造公司——光刻巨头 ASML 。而且,人家一年前就已完成。
没了这家荷兰公司,全球芯片生产,AI 世界都将停摆。
这部片子,几乎全由 AI 生成:
用 1963 条 Midjourney 提示词,生成 7852 张图片;Runway 制作 25957 帧画面,超 900 台计算机并行渲染。
这些恐怖的数字表面,为了保证画面统一(电影级光影、色彩质感),不得不做大量人工干预与筛选。
这与微软 广告团队的体验完全一样——通过成千上万个不同的提示,一点一点地调整输出,直到得到想要的结果,「根本没有所谓一次就能成功的提示语。」
据说,ASML 广告中最具挑战的是这个牛顿与行星互动的场景。
为了准确模拟天体运动、苹果坠落等复杂物理逻辑,团队前后经历 20 多次迭代,生成了近万帧素材。
整个广告制作过程中,光是图像生成,以 Midjourney 平均 40 秒/ 4 图的速度,粗算也耗时超 78 小时。后续动画生成、批量渲染、后期处理,总制作周期甚至超过传统工艺。
这些也暴露出一支纯 AI 广告的问题:要想达到电影级水准,一致性仍严重依赖人工干预和筛选,且耗时长久。
当然,豪门如谷歌,也没落下。今年的超级碗,谷歌带着 Gemini 重磅回归。意外的是,AI 含量为零,却也赚足了眼泪。
没有人比谷歌更懂如何把技术融进日常故事,打动人心。
这两年,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铺天盖地的 AI 广告,投流种草。
当大模型的实用性迈过早期采用门槛,真正走向大众后,竞争早已不只是技术算法之争,而是心智的争夺——广告战场,是比算力更残酷的修罗场。
各家广告预算的燃烧速度,已经超过服务器的功耗。
无论 AI 含量多少,不得不承认,这些科技巨头,剧本写得太好:最高级的广告,从来不只是卖产品,而是在讲述人类不断突破的故事。
当我和 DeepSeek 聊起这些广告时,它这样回答:
当科技巨头们一边用广告给大众注射 AI 致幻剂,一边用真金白银重构市场认知版图,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场比深度学习更深刻的「人类认知训练」——只不过这次的大规模预训练数据集,是无数精心设计的广告触达。
以后我们会带来更多好玩有用的 AI 用例,也欢迎大家进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