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北京举办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大赛,吸引了众多关注。这场比赛不仅是科技的一大飞跃,更是一场充满欢乐与思考的盛会。本文将带您回顾这场别开生面的马拉松,探讨人工智能的现状与未来,以及人类在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4月19日7:30,北京举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大赛,一共有20支机器人参赛,全赛程是21公里。最后当然还是外形健硕、经验老道的「天工Ultra」夺得冠军。但让我印象更为深刻的,是在赛场上“各出奇招”的机器人,以及全程跟在旁边陪跑的工作人员。
赛场上有着最矮但对身高美好憧憬及执着的「小巨人」同学,别看他个头小,走起路来可够机灵利索,一点不含糊,还会跟观众挥手示意,收获满满人气。也有美女机器人「幻幻」,五官非常精致,正所谓哪个场合都不能缺少了美少女,在赛场上可谓足够吸睛,但她跑起来却略微有点「步履蹒跚」,可能是为了符合美少女矜持的人设,步子不能迈太大。还有累了直接摆烂在赛道上,歇歇起来再干的,像极了当牛马的我们,熬夜写不出方案了睡一觉再说,睡醒说不定灵感就来了。还有的跑着跑着「头」掉了,换「队友」上场继续接力完赛… …还有很多亮点画面,相信大家在各视频平台上刷到,也会被逗得略略笑。
这一场盛事是科技和产业史上的一大飞跃,让我们在了解科技新鲜事的同时又不失欢乐,也确实证明人工智能已经到达一个新台阶。但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陪跑工作人员。从新闻上了解到,陪跑的工作人员主要任务是「盯着」机器人,没电了要及时换电池,出故障了赶紧排查修复,甚至「召唤」机器人爬起来继续跑。
这么看来,这个社会依然需要人类「发光发热」,不然机器人连一个马拉松可能都完成不了。这些忍俊不禁的画面,让我不禁感叹,这个世界不能没有人类,人工智能之道阻且长,人类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被取代。
01 人工智能,有所能亦有所不能
DS给出的「人工智能」官方定义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或机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一门科学和技术。其核心目标是使机器人能够执行人类智能的任务,包括学习、推理、感知、规划、决策、问题解决和自然语言处理等能力。
DeepSeek
这个定义大家发现没有,从头到尾都在强调「人类」,模拟人类智慧、执行人类的任务,也就是人工智能能实现的范围,没有超脱人类截止目前能做到的范围。我非常认同这个定义,这也是客观事实,也让我重新审视职场内所听到诸如「需求文档让AI写就可以了」的口号背后目的是什么。
无可否认的是,AI能极大提升公司运营和工作效率,比如强大的文件搜索功能、便捷的信息查询,我们从过往一个个文件夹里翻资料,跃升为在Chatbox对话框输入想要的文件名,AI就能快速找到给我。AI甚至能清晰展示出他的思考过程,比如此刻我提问的是「人工智能的定义」,他是先确定我的需求——了解AI定义,然后思考我有没有更深层需求——可能想了解AI实际应用,最终回答我AI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应用领域,这不是像极了人类在完成一项任务时的思考过程?
又如在不久之前横空出世的DS,风头最盛大概是成为一个永远给你带来极高情绪价值的「好闺蜜或好男友」吧。他有问秒回,绝不像你那几小时不见人的「周末男友」,他陪你吐槽领导,亦不忘结合荣格、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帮你科学又详尽地分析领导的心理,给你应对方案。确实满腹经纶又人见人爱。
在到处洋溢着AI浪潮的工作环境当下,「All-in AI」、「系统化学习AI」、「全面拥抱AI」成了口头禅。在我所负责的工作范围内,时常需要输出英文材料。自问我的英语水平也不赖,一般都是直接起手输出英文版。某日,我被吩咐将材料直接用AI翻译出来,我第一反应是「行不行」,第二反应是「试试吧」。果然,像公司独有的战略名词AI根本翻译不出来,皆因公司知识库并没有这个输入,假如全依赖AI翻译会有问题。最后我是在自己翻译的基础上,参考了AI用得比较灵动的单词,完成了这项任务。
又比如我们已有的活动配置后台,虽然不是十分完善,但覆盖百分之七八十的日常活动配置是不在话下的。工作中也曾有过探讨AI电商以及降本增效的话题,而我早有提出活动人力成本繁重的主因是流程设计里存在大量重复的工作,先优化运营流程并实现一定系统自动化,才能将大家在这繁琐的链条里释放出来。可惜资源重心全在AI,而非流程优化。至此,我只好抛出“合适的可能性”——是否能应用AI去完成活动配置这类多线程的任务?一来满足拥抱AI,二来降本增效,AI做了就不用人做了。但我却收到一个「退堂鼓」的回复:现在的AI你只能不停「喂」内容给他,无法确保他的输出,活动配置如果AI一不小心「开个小差」了,那就是P0级事故,所以不行。故事也就暂告一段落。
想起来今天打车,APP突然提醒偏航,我寻思路线也没走错,怎么就偏航了。原来是系统误以为我们上高架桥了。司机也打趣道:“听说明年要引入自动驾驶网约车了,新城区没什么人,道路也宽阔,估计也不出什么问题,你试试让他进老城区,这么多小电驴和单车来回穿行,路又窄,看他怎么开。”确实,萝卜快跑曾经风头一时无两,现在悄无声息了。最近小米的事故,让「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两个概念再次引发热议。其实,汽车所给予的从来都只是「辅助驾驶」,作为一名合格的驾驶者,方向盘在自己手中,亦只有自己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或许将来AI都能顺利解决这些问题,能实现的功能会更多更广泛,但现在的AI,确实是有所能而有所不能。过分夸大AI之所能,无视人类所能及的劳动成果,大概是某些人害怕自己被又一个新概念浪潮抛下,而编织的「镜中花、水中月」罢了。
倘若我们对自己之所能足够自信,AI同样能高效为我们所用,我们自然也无需听信片面之词,惧怕被AI取代。
02 感谢AI,让我的文字变得更生动
此外,我还要感谢AI。得益于AI作图,我也可以「零帧起手」让文字变得更生动。曾经我也寻思学插画,但从零基础到能学以致用,为自己的文字配图可能还有十万九千里远。但大家都知道,图片所呈现的画面感比文字直观很多,而原本就有画面感的文字如果附上合适的图片,可谓是相得益彰。
现在的AI作图已经涵盖很全面的风格了,比如最近很火的吉卜力风格,还有插画、梵高、莫奈等等艺术风格,可谓应有尽有,方便大家各取所需。但即使AI能帮你快速画图,也依赖你所输入的关键字是否足够清晰准确。大到你想要什么样的画风,需要怎样的背景,有怎样的人物,小到要怎样的颜色,为能精确找准颜色,甚至需要输入颜色编码。这就要求作者本身需要对画面有充分的想法,才能准确输入描述,AI出图才能符合你所想,否则AI给你的图就真是「天花龙凤」、「风花雪月」、「牛头不对马嘴」了。
*仅此献上一张AI牛马脸
其次,AI根据你输入的文字,大概猜测你的想法,再通过大模型技巧,快速生成一系列备选图片供你选择,确实打得是一个「好辅助」。但怎样的图片才最适合自己的文字,怎样的图片才能更好满足作者期望,呈现到读者面前,判断人亦只有作者本者,AI并不能帮你做选择。
因此,即使是AI图片,本质上呈现给读者的依然是作者的个人思想以及风格,这一点毋庸置疑。
03 敬畏人类的智慧
最后,我想致敬人工智能,这确实是人类智慧的一大结晶,也实实在在帮助人类更好地发展。AI之所能,是巨量数据输入以及不断算法调优的结果,这也正正彰显了人类在科学的探寻上不断往前再迈进一步。无论是机器人跑马拉松,还是AI直接画出吉卜力风格的图画,如果没有人类的算法去设计能高精度控制各种关节的机器人,没有艺术大师创立独具一格的画派,难道AI还能凭空创造这些出来吗?答案当然是不能。
敬畏科学精神,敬畏人类智慧,敬畏艺术创造,我想这是我对人工智能的最好回应。机器人的马拉松还很长,机器人还有下一场马拉松比赛,期待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精彩的马拉松,也期待科学能带我们越走越远!
作者:产品妹吖维C 公众号:冷群青
本文由 @产品妹吖维C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