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回武汉差不多六年了,感慨颇多, 谈谈真实感受。
1 IT 公司
我们先把 IT 公司做一个分类整理 :
从表中来看,武汉的 IT 公司确实不算少 ,主要集中于光谷,但我需要强调一下:
1、在大厂的眼里,武汉的定位是第二研发中心,看中的是武汉海量的研发人力资源以及较低的薪资水平。
2、第二研发中心做的并非核心业务,而且第二研发中心的权限往往不够。所以第二研发中心往往也被称为外包中心,这也是武汉很多朋友都说武汉是外包之城的原因。
3、武汉的技术氛围很差,高水平的研发人员相对较少,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研发人员和一线相比是有绝对差距的。
接下来,聊聊薪资。
武汉 IT 薪资和一线差距很大,我预估月薪应该是一线的 50% 到 60% 左右,年终奖一般都是 1 ~ 2 个月,少部分公司会有股票,社保/公积金相对较低。
假如你在互联网公司,达到了阿里 P7 左右,我建议暂时不回武汉,因为武汉的薪资、技术氛围真的可能让你失望,还不如在一线多攒钱,等资金充裕了,回武汉更加合适点(一线挣钱,武汉花,很美!)。
2 大武汉
我们经常会将武汉说成“大武汉”,官方数据显示,武汉的行政面积达 8569.15 平方公里,相当于0.52个北京、1.35个上海或 4.29 个深圳。
武汉被长江和众多湖泊自然分割,形成了"三镇鼎立"的独特格局——汉口、武昌、汉阳各自为政又浑然一体。
为了连接这片水域纵横的土地,仅长江上就架起了十余座大桥,每一座都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回武汉的第一年,每天驱车从金银湖到关山大道,真有一种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的感觉。
大江大湖造就了大武汉的壮阔景观,从金银湖的潋滟波光到南湖的静谧秀美,从堤角的市井烟火到欢乐谷的现代活力,处处都是令人惊叹的滨水景观。
- 城市夜景
- 长江大桥
3 文化
武汉的城市文化非常多元 ,有的时候,你甚至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迥异的文化元素集中于同一个城市。
01 码头文化
武汉因水而兴,自古就是“九省通衢”的商贸重镇。
汉口的码头文化塑造了武汉人直爽、讲义气的性格,“不服周”“讲胃口”的方言里,藏着码头工人的豪迈与坚韧。清晨的吉庆街、户部巷,热干面的芝麻香混合着面窝的酥脆,老武汉的一天就在这样的烟火气中开始。
02 过早
武汉人“过早”(吃早餐)的仪式感全国闻名,热干面、豆皮、糊汤粉、牛肉粉……一个月可以不重样 。
03 科教中心
武汉坐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近百所高校,是中国三大科教中心之一。
樱花纷飞的武大、梧桐成荫的华科、文艺范十足的昙华林,让这座城市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青春的朝气。
04 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是中国最重要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推荐各位同学来武汉时一定要去看一看。
1、越王勾践剑 : 锋芒依旧的王者之剑
2、曾侯乙编钟:奏响穿越时空的旋律
3、曾侯乙尊盘:青铜铸造的巅峰之作
4 生活
在武汉生活其实很方便,拿医疗资源来讲,我在北京望京看牙经常挂不到号,在武汉不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因为我家附近有两家三甲医院,平常看病就医都很方便。
武汉的景点非常多,周末我经常开车带老婆、孩子去东湖、九峰山动物园、植物园等景点游玩。
因为离父母近,也有了更多时间陪陪父母,他们年纪大了,总会感到孤独,我在他们身边,他们也会感觉好一点。
总而言之,相比在北京,我更加有归属感,而且幸福感更强。
有点遗憾的是,在武汉工作,一直感觉很别扭 :
- 讯飞的业务是 TOG 的项目,很多产品、项目质量堪忧,有的接近劣质的边缘,同时合肥管理人员所体现出的低素质,让我的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 武汉不应该仅仅作为人力资源之城,或者说是外包之城。
我曾经对老婆讲:“我有点后悔离开北京,在武汉,最高的 offer 可以拿到接近 53 w ,要是这六年还在北京,运气好的话,手里的现金可以多个 100 w 吧!”
老婆听了我的幻想,笑了笑,回道:“那可能依依都不可能出生呢”。
我想了想: “也是,现在其实挺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