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

那些曾经火成流量密码的火锅,为什么纷纷关门了?

| 三联生活周刊 | News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持续了多年的火锅热潮似乎正在退去,曾经门庭若市的网红火锅店如今门可罗雀。』


主笔|黑麦


大概从20多年前开始,打着重庆、四川、成都名号的火锅悄然垄断了我们聚餐的场景,所谓“遇事不决选火锅”,正是此意。无论是牛、羊、海鲜,还是蔬菜或豆腐,只要扎入沸腾的红油之中,就像裹上了“快乐因子”一样,顿时能让餐桌上的人产生一种莫名的兴奋感;这种氛围也会在香油、麻油等香料“催化剂”的作用下,使人感受到一种“饱腹以外的愉悦”,让人欲罢不能,或许有人说“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但持续了多年的火锅热潮似乎正在退去,曾经门庭若市的网红火锅店如今门可罗雀。“芈重山”“朱光玉”等品牌也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几天前,曾是号称城中火锅“排队王”的湊湊广州首店和北京的楠火锅也传出了关门的消息。


根据《2025中国火锅经营发展报告》显示,相比2023年的门店存量,火锅在2024年整体减少3000多家,这一数字在2025年可能持续增加。红餐的《重庆火锅发展现状分析》数据也显示,2024年火锅开店“降温”,倒闭了近2.6万家企业,且行业的连锁化进程在加快,性价比更高的低价火锅呈扩张趋势,酸汤、鲜菌、蒙式火锅等新概念频出,说明在这一轮的火锅行业洗牌中,辣火锅似乎在淡出人们的视野。

纪录片《沸腾吧 火锅》


英国《金融时报》编辑鲁拉·哈拉夫(Roula Khalaf)也发现了这一现象,她在文章中写道,以中国最大的火锅连锁品牌“海底捞”为例,其集团利润下降了约10%,一方面客人的平均消费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各地的辣火锅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秦亮在北京经营着一家二手餐饮设备公司,2013年时,他曾在北京开过两家火锅店,在餐厅关张后,他偶然间发现了餐厅二手设备里的商机。在疫情前,他在全国各地收购高端厨房设备,并长期供应给北京的新门店,他声称“当时只做高端火锅设备,比如岩板火锅桌、隐形电磁炉之类的”。他第一次遇到餐饮企业高密度关店是在2020年中期。“当时光联系我的火锅店老板就有几十人,基本以辣火锅为主,因为市面上这种类型的店最多。”秦亮说,“从去年开始又有一波,也是以重庆火锅为主,但我2020年时收购的设备还没卖完,现在库房里还留着上百张十几块回收的火锅桌,还有各种造型、不计其数的鸳鸯锅、九宫格锅。”

纪录片《沸腾吧 火锅》


“如果现在买二手设备,几千元就能在小城市开起一家火锅店”,但无人开新店,给秦亮带来了一些危机感。他说:“去年还有很多设备是发往二、三线城市的,但如今这些生意也停滞了。”


当然,火锅的退潮,不止于经济因素。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辣味长期占据着市场的主流。“七八年前,商场里至少有30%的餐饮门店销售着辣味的食物。”李季业曾在北京的一家商场做招商,他说,“在当时,辣火锅店的数量和商场人流量关系成正比。”


辣,曾经是个经济指数。湖南省蔬菜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辣椒专家张继仁说过,“越是穷的地方越喜欢吃辣”,在物质贫乏时期,辣椒成为调剂胃口的食材。

图 / 摄图网


但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川菜北上,辣味扩张,食辣从一种流行,逐渐演变成一种味觉时尚。运营而生的火锅店,成为一种与辣味有关的消费代表,也成为一种新的餐饮指数。越城市化、年轻人越聚集的地方越喜欢辣味,这似乎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压力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像美国心理学家保罗·罗津(Paul Rozin)所认为的那样,辣椒带来的痛苦会促进内源性阿片肽的分泌,反复接触辣椒会使这种化学止痛剂更多地释放出来,而这种释放,很大程度上会给人类带来快感。


当然,我们嗜辣的程度也在悄然地变化着。小刘一家在北京大洋路市场销售火锅调料近15年,这家展示台上堆满了各式干货,从胡椒、花椒、辣椒、小茴香、八角茴香、甘草、肉桂、丁香、肉豆蔻一应俱全,“最常见的满天星、朝天椒、灯笼椒、长线椒有不同的辣度,但香气各有不同,这两年商家偏爱买灯笼椒,它的辣度不高,但颜色鲜艳,有更好的装饰效果”。


由于一线城市餐饮的人工成本较高,也有不少火锅店选择使用成品火锅底料。“最早只有不到10种辣火锅底料的选择,现在发展出上百种辣度和口味”,小刘说着从冰箱里拿出一些透明的袋子,里面装着各式的辣椒和麻椒。“贵的底料都是要冷链的。”她说,“汤底从一味的辣,变成麻辣,之后牛油的比例越来越重,堆叠的味道越来越多,北方的辣火锅很大程度上依赖这种一致性的味道。”

纪录片《沸腾吧 火锅》


涮菜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鲜肉和蔬菜,到已经见怪不怪的鸭血、牛蛙、脑花、鸭肠,再到吸引人眼球的鸡冠、牛鞭、竹虫等,仿佛所有的食材都需要在火锅中经过一次洗礼。两年前,辣火锅涮包子,成为一种另类的吃法,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一轮流量,香软的酱肉包在红油的“裹挟”下成为一种油腻的食物,这似乎也把辣火锅推向了舆论的分水岭,让一些人勇于尝试,让另一些人认为辣火锅再也无计可施。


辣火锅在退潮,但火锅并没有消失,只是食客的口味发生了变化,清淡的粤式火锅、清甜的广东鸡煲,酸辣的糟粕醋、云贵火锅,充满酱香味的北派火锅,都在成为食客的新选择。当然,辣味也不会轻易地从这个庞大的市场上消失,而是转向了更细分的市场,原先那些只属于重庆的味道如今也有了更宽泛的地域指向,如雅安、绵阳、乐山等。

纪录片《风味人间》


当然,在中国逐渐退潮的辣火锅也走向了更远的地方。彭博新闻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的火锅企业正在走向海外,例如海底捞在2012年时,已在新加坡开设了第一家海外分店,目前已经在十余个国家开设了122家门店,并正在考虑将辣火锅带入瑞士、德国、西班牙和法国等潜在市场。


中国食客曾经喜欢辣火锅,或许是因为它独特的互动性、社交属性,或许也是因为辣味带给人味觉上的刺激。当然,毫无疑问的是,辣火锅所散发出的烟火气,总会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带来一些情绪上的慰藉。裹着赤色辣椒牛油,混合着香油麻油的味道,是生活的催化剂,同样也是内心的安慰剂。在越来越同质化的辣火锅中,我们的味蕾似乎想要得到一丝喘息,给被辣住的舌头带来一次放松。

作者档案

黑麦

拉面漂移学说提出者

终身减肥人士

无籽西瓜患者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25年第13期)

END
本文作:黑麦
   微信排版:布雷克

微信审核:小风


三联美食征求读者投稿。

你的家乡有什么美食呢?

如果你也想分享自己舌尖上的最爱,欢迎随时给《三联美食》微信投稿!

原创投稿发至:[email protected]n,此邮箱长期开放。

投稿需保证原创,且从未在任何公开平台发表过。请作者保证投稿作品为自己的原创作品,未在任何公众平台(包括个人公众号)发布过。作品(包括图片)不含任何伪造、抄袭、洗稿及其他侵犯他人财产权、肖像权、知识产权问题,不涉及国家机密及他人商业秘密。若作品发生侵权或泄密问题,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如因作者侵权等事项给本刊造成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本刊保留向作者依法追偿的权利。

一经投稿,即默认由《三联美食》编辑修改及发送。20日之内未收到回复者,可另投他处。

来稿请写明联系方式,标题注明“稿类型+章标题”。

稿件字数2000-3000字为佳。

一经采用,我们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酬,真的特别有竞争力!

期待你的文字。





欢迎来到「三联美食」





长按二维码关注



天南海北 一起吃喝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美食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