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

拍了25年的“单身日记”:中年丧偶的女性,可以恋爱脑吗?

| 三联生活周刊 | News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让人想不到的是,“万人迷”达西先生都去世了,《BJ单身日记》还不想收尾,在情人节档期推出了第四部电影《Mad About The Boy》。
几乎没有哪部系列电影像《BJ单身日记》那样,专注于讲述一个角色的成长,从主人公32岁一直拍到51岁。《BJ单身日记1》在2001年上映,这部投资仅2500万美元的小成本制作取得了2.8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大获成功,催生出三部续集。
热门电影如同足球赛或者网球四大公开赛,赢了最后一场比赛,并不意味着会赢得下一轮的比赛。第一部电影票房好,续集则未必。《BJ单身日记》却表现良好,第二部和第三部的票房都超过了2亿美元,第四部上映前两周,全球票房已达6760 万美元。数据研究机构高尔街分析公司预测,《BJ单身日记4》将成为英国今年票房最好的影片之一,在英国连锁院线的预售甚至超过像《芭比》这样的大片。
谁都想不到,傻大姐布里奇特·琼斯竟然能熬过种种指责和批评,存活到2025年。


文|李孟苏

名为“单身日记”,

就一定记录的是谈恋爱吗?

1995年,英国作家海伦·菲尔丁塑造出的大龄单身女性“布里奇特·琼斯”,引发了Y世代(也称千禧一代)的强烈反感。他们批评她粗鲁、烟不离手、喝酒像头鲸鱼、恋爱脑,在办公室里调情,说话做事不过脑子,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漏洞百出,过于关心腰围和大腿的粗细,执着地计算卡路里,无趣到只喝霞多丽白葡萄酒,连威士忌都不喝,是50年来最令人厌恶又肤浅的文学形象之一。

批评者指出,到了《BJ单身日记4》,编导(菲尔丁仍然是编剧之一)仍然让她顶着乱糟糟的丸子头,不上班(她居然还住得起高尚社区的联排住宅里),用流行的约会App和小鲜肉谈恋爱,患得患失,根本不是一个应该活出自我的知天命之年的女人该有的理智行为,继续犯着她三十岁的蠢行。

图片《BJ单身日记》剧照

恋爱,似乎又是这部影片的主题。《单身日记4》中的布里吉特,失去了挚爱的丈夫达西,成为单亲妈妈,带着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日子还是过得鸡飞狗跳。电影一开始,BJ去参加朋友聚会,一桌人鼓励她谈恋爱,走出达西去世的阴影。一个男性朋友打趣她,“中年丧偶再寻良人何其艰难,男人就容易多了,你看宾果先生,长得跟车祸现场似的,太太刚死了半年,就被一堆半老徐娘围得水泄不通。”布里吉特果然开始和小鲜肉约会,而这个男人年龄竟比她小了23岁。

剧中有一场夸张的戏:28岁的小男友跳下水,救起一条小狗,上岸后,他脱掉湿衬衫,露出健美的胸大肌,在羡慕嫉妒的众人面前,搂住目瞪口呆的布里吉特,与她热吻。据说这是戏仿了李维斯牛仔裤1992年的泳池广告,但对怀旧的观众看来,不如说是致敬BBC1995年版的6集电视剧《傲慢与偏见》,剧中达西从湖里出水,白衬衣湿漉漉地贴在身上的画面,让彼时岌岌无名的扮演者科林·费尔斯名声大噪。“达西狂热”达到巅峰时,科林·费尔斯的海报贴得满世界都是。那时菲尔丁正在把她报纸专栏整理成小说《BJ单身日记》,她对 BBC 版的电视剧迷恋至极,后来她坦率地承认:“我直接偷了故事情节,再把我的专栏内容套进去。”顺理成章地,小说改编成电影时,科林·费尔斯出演了马克·达西。

图片

但是,这部电影只是用一贯的带着嘲讽的英式幽默讲51岁的熟女高龄为爱发癫、物化年轻男子吗?影片其实更想讲:面对死亡和失去,一个成熟的女人有没有权利悲伤,现实允许她在悲伤中沉浸多久?

布里吉特深夜拿着登有达西被害的报纸忏悔:我是不是为了个轻浮的小男生忽视了孩子们,我不是个好妈妈。她自责,爱上新人正在毁掉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有达西存在的那一部分。她最后并没有选择与小男友继续爱下去,孩子们的老师斯科特用牛顿定律三向她表达爱意,她也只是用拥抱加以回应。

图片

她逐渐意识到,生活充满缺憾,失去是人生无法避免的一部分,悲伤虽然证明了她对达西的爱之深,但悲伤不该定义她的生活,生活中痛苦可以与快乐共存,再次对新人敞开心扉并不意味着忘记过去,拥抱新人其实是拥抱新开始的决心,也是对过去的尊重。就像布里吉特回忆起父亲临终前对她说的话,“仅仅活着是不够的,你必须真正去生活”

《单身日记4》是原著作者、电影编剧菲尔丁最接近自己的篇章。她曾和美国著名电视喜剧作家凯文·柯伦(Kevin Curran)共同生活了9年,生育了一儿一女。柯伦是《大卫·莱特曼深夜脱口秀》的撰稿,担任过《辛普森一家》的编剧,因为癌症于2016年去世。同年她的一位密友也去世了。

菲尔丁前不久对媒体说:“我们家有一句话:‘别太丧了’。孩子们的父亲确实去世了,他曾为《辛普森一家》写剧本,所以任何笑话都不会太黑暗。这让我明白,你不必一直沉浸在自怨自艾中。即使遭遇不幸,人依然还是那个自己。有人曾跟我说过一段关于悲伤的比喻——你会陷入一个黑暗的地方,就像踩进泥泞的水坑,但你最终会走出来,而在进入下一个水坑之前,你要学会享受那些空隙中的时光。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水坑之间的间隔会越来越长,你会重新开始生活。”
图片
她和孩子们用幽默面对悲伤,她把这种力量给了布里奇特和她的孩子们。在学校的演出中,布里奇特的儿子比利演唱了父亲在学校音乐会上唱给他听的歌;在达西生日那天,她带着孩子们放飞气球,气球上系着他们写给亲人的卡片;电影结尾,比利穿上了驯鹿图案的高领毛衣,那是他父亲第一次见到布里奇特时穿的毛衣。这些细节意味着母子三人消化了丈夫、父亲去世的事实。

菲尔丁刻意没有写明布里吉特与斯科特的关系走向。他们会不会成为恋人,斯科特会不会成为孩子们的爸爸,不重要;菲尔丁认为最重要的是,“幸福的结局,只取决于你选择在哪里结束故事。”

欣然接受有缺陷的“反英雄”形象

——布里吉特

喜欢BJ的读者和观众,则认为她真实再现了X世代(1965-1980年之间出生的人群)的生活方式,精准地表现出了当代女性的某种状态——在“我是独立女性”的自信和“渴望取悦所有人”的少女心之间摇摆不定。他们熟悉她的名言,比如“给自己写的备忘录”“自鸣得意的已婚女人”“单身狗”“男人分为酒鬼、工作狂、恐婚者、已有女友或妻子的人、厌女症患者、妄想狂”。他们和布里吉特互相陪伴,从32岁到51岁,一起变老,年轻时有的缺陷,今天仍然没改。

片中布里吉特的两个孩子一个10岁,一个8岁,现实生活中的五十多岁中年人,孩子多数是1997-2012年之间出生的Z世代。谁也想不到,布里吉特·琼斯,这个和他们妈妈年龄相当的女士,居然成了Z世代年轻人的知己,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算算看,菲尔丁在报上写“单身日记专栏”是1995年,比任何一个Z世代出生的年份都早;片中演布里吉特小男友的演员利奥·伍德尔出生于 1996 年,那一年,小说《BJ单身日记1》出版;2001年《BJ单身日记1》电影上映时,Z世代还咿呀学语,他们怎么可能对LOST的生活困境感同身受?

在英国,布里奇特·琼斯还有一个名字,LOST,意思是“住在伦敦(London),自己养活自己(Own),单身(Single),三十多岁(Thirtysomething)的女性”。在小说、电影流行的近三十年里,LOST已不限于女性,更有人把它理解为“迷失方向的人”。

图片

去年十月的切尔滕纳姆文学节上,菲尔丁注意到了年轻人群体中的“布里奇特复兴”。来和她交流的读者绝大多数是Z世代年轻人,其中尤以女孩为多。菲尔丁的女儿18岁,她发现女儿和她的朋友们与布里奇特有相似之处,她们脆弱,有时在浴室哭泣,然后把情感状态发布到TikTok上,和布里吉特写日记性质一样。同时她们在TikTok上看到被滤镜处理过的人,看到那些她们应该是的,却不可实现的样子,产生了强烈的负罪感。

菲尔丁说:“她们是21世纪第一代经历了世界崩塌(疫情、战争)的年轻人,所以这部电影在当下显得格外契合,因为它探讨的是——当事情出错时,你该怎么办?布里奇特让人们,特别是女性,意识到,没什么不对,只要能活得还算不错。没关系,只要做自己,勉强应付这个复杂、过度堆砌的世界……你不需要成为社交媒体上美化过的照片。当你剥开表象后,没有人的生活是完美的。”

图片

布里奇特的故事其实讲的是现实与期待之间的落差。不久前,参演影片的休·格兰特接受杂志采访时,形容布里奇特·琼斯是“Ins文化的解药”。“Ins不断告诉人们,尤其是对女性说,‘你的生活还不够好’。它让你觉得自己不如这个女人,不如那个女人,从而让你充满不安。而海伦创造布里奇特的意义,正是去庆祝那些‘失败’,并让它变得幽默而充满欢乐。”

在今天被TikTok和Ins美颜滤镜主导的文化中,年轻人之所以能与布里奇特产生共鸣,是因为他们觉得她令人安心。Z世代欣然接受被Y世代封杀的有缺陷的“反英雄”形象——布里吉特,其实是欣然接受了她那随遇而安、我行我素的生活态度。

图片

电影上映后,在音乐流平台Spotify上,一份名为“疲惫不堪的英国女人”(frazzled English woman),以布里奇特·琼斯为灵感的歌单,已被保存超过2万次。这份歌单延续的是TikTok上流行的一个标签“疲惫英国女性美学”(frazzled Englishwoman aesthetic),女孩们用凌乱的头发、不是大一号就是小一号的针织衫、有意无意的撞色搭配、破旧的Mulberry包、伤痕累累的鞋子,去对抗“干净女孩风”,视为一种反叛,似乎如此便体现出了直面这个混乱世界的勇气。在今天的英国城市街头,随时随处可见这种疯疯癫癫的凌乱风装扮,布里奇特·琼斯化身“边角磨损系”英国女孩风格的守护神。

在社交媒体上,年轻人在低调地反抗。他们不再精心雕琢文案,不再P掉脸上的痘痘,不发精心挑选、修饰的单张图片,而是发“照片大杂烩”(photo dumps)——就是随机挑选手机里的照片拼贴起来,随意发到社交媒体上,选出的图片可能是让人没有食欲的午餐、一幅街头涂鸦,或者一双磨损的运动鞋踩在灰蒙蒙的路面上,彼此没有联系。布里奇特·琼斯的社交平台上应该也是这样不需要伪装的大杂烩。

受她的启发,年轻人开始写日记,虽然基本上只写要点来记录生活。谈恋爱也逐渐回归“布里奇特式”方式。Z世代从2012年就开始用交友软件Tinder,早就厌倦了无休止的左滑右滑,不想再看到不请自来的裸照;能够在现实生活中邂逅爱情,不用FaceTime电话和情侣交流,反而成了一种令人兴奋的复古体验。 
图片
51岁的布里吉特不再喝蓝色的汤,改喝蓝色的鸡尾酒。Z世代的布里奇特·琼斯很少有人租得起伦敦市中心的一居室,只能住在父母家里的童年卧室,喝酒也远远少于她,偶尔去酒吧,也是合伙拼一杯健力士黑啤。“布里奇特式”人生不完美,但她在影片开始时说了,生活有明亮的音符,也有黑暗的音符;那么,像马克·达西说的那样去做吧:我爱生活本来的样子。
相关阅读:25年过去,单身的BJ还好吗?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排版: 初初 / 审核:雅婷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图片

大家都在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