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

100年来第一次,纽伯瑞金奖为什么颁给了这本图像小说?

| 三联生活周刊 | News
作家兼插画师杰里·克拉夫特通常在睡觉时会关掉手机。但在一个周日晚上,他决定把手机开着,“以防万一。”他说。当时,他已得知自己的作品进入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决选名单。  
“早上6点,我就醒了,盯着天花板看。”他回忆道。大约6:30分手机仍然没有动静时,克拉夫特想:“嗯,我想我现在可以回去睡觉了。即使有这样的梦也很好。”但12分钟后他被电话打断了。“我接起电话想,‘请不要让这是信用卡优惠’。你能想象吗?我可能会立刻哭出来。”

电话另一头,纽伯瑞奖评委会主席克里希纳·格雷迪告诉克拉夫特他的作品《我在私立学校的第一年》获得2020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 

这也是该奖项创设100年来第一部获得金奖的图像小说。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也有人质疑,纽伯瑞奖作为国际上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项之一,曾经评选出像《人类的故事》《夏洛的网》这样举世公认的经典,如今把它颁给一本以非洲裔孩子为主角的漫画书,是不是迫于美国的社会环境,刻意示好少数族裔。

但读过这本书后,你可能也会像我一样,在心里暗自佩服作者,在为孩子发声这方面,确实太敢说了,一如《纽约时报》锐评:“既扎心又温暖,用诙谐有趣的方式击中我们的痛点。”

《我在私立学校的第一年》 讲述了非洲裔男孩乔丹 ,一个梦想成为漫画家的初一新生,每天早晨离开自己在贫民区的家,坐公车到达他在布朗克斯富人居住地的新学校,这所私立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白人企业家或富裕家庭的孩子。在乔丹的素描本中,他记录了自己在两个不同世界中穿梭的经历,中学生活的起起落落,以及他每天面对的各种隐形的微侵害。这本书基于作者克拉夫特自己的上学经验以及他两个儿子的经历启发创作而成。
主角虽然是一个美国长大的非洲裔孩子,但他的困惑和所面临的挑战,我们的孩子也会深有共鸣。

01
关于家庭关系——“我的梦想撞上了我的妈妈”
12岁的乔丹面临初中择校时,妈妈“劝说”他进入一所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拉德中学。乔丹喜欢画画,一心想去读艺术学校,可是妈妈认为,拉德中学就像是大学中的哈佛,对乔丹的未来大有助益,于是故事第一章就是以“妈妈的胜利”开始的。
很多人小时候的噩梦:妈妈非要给我拍照

主人公乔丹在这一章开头说道:小时候,我一直希望自己是个超人,在坠落的瞬间可以飞起来。现在12岁,才发现那个时候的想法愚蠢极了。
乔丹在进入私校后,并非如妈妈期望的那般美好。热爱绘画,渴望读艺术学校的乔丹,来到拉德中学后遭遇到的是开学第一天的迷茫孤独、自助餐厅的就餐帮派等级、校园中的偏见歧视等等。他形容自己在这里的感受:“你能想象出不背降落伞从高空坠落的感觉吗?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会体验到这种感觉。”
上学并不像大人所想的那么简单,学校也不只是学习的地方。作者轻盈地触及了这个问题,一方面,他让故事中的父亲告诉乔丹长大的无奈:“我们并不是每一刻都能为梦想而活”,而另一方面,作者又非常巧妙地在书中插入了乔丹的漫画速写,他拿着一支笔,走入了自己已经被安排好的命运的剧本,并通过自己的表达与现实抗争,参与控制这个故事的方向。

故事中,帮助乔丹度过这段转学的“心理困难期”的,正是他所热爱的漫画。所以,当你看到乔丹最终留在了这所学校,感受到的不是开篇时那种,孩子在社会经验和家长权威面前的无力感,而是作者暗示的,梦想虽然有时候会在现实面前萎缩,但抵达梦想的方式不止一种。
乔丹画的漫画

02
关于成长的真相——成人的问题也是孩子的问题
刚进入拉德中学时,乔丹第一次感受到同龄人家庭的贫富差异。那些孩子的穿着、看的课外书,还有放假时去度假的地方,跟乔丹都大不相同。比如,寒假时,很多同学都能去海外度假,而乔丹穿的、用的,爸爸妈妈都要等到打折时才给他买。

这一切都让乔丹觉得自己和同学之间有很深的隔阂。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本书对孩子来说是不是过于“现实”了。但读完你会发现,孩子会敏锐地感知到家庭贫富的差异,但他们也拥有化解这个问题的能力。
乔丹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是家庭氛围是很有爱的,所以他性格中有很温暖的部分。他去住大别墅的同学家玩时,爸爸送他到门口,当他注意到他爸爸脸上流露出尴尬和失落的表情时,乔丹回过身去抱了抱他爸爸,对他说:“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你是最棒的!”
乔丹的家庭其实是一个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向往的家庭,乔丹的父母虽然在经济上需要精打细算,但是他们总是给予孩子需要的关注和陪伴。故事里有一个小插曲,学校举行足球比赛,来观赛的家长大多都在看台上用手提电脑工作或是用手机打游戏,并不怎么认真看孩子们比赛。但是乔丹的父母一直在关注儿子的比赛,不擅长体育的乔丹甚至是被分在学校最低级的足球队。比赛过程中,因为飞来的球冷不防撞到他的脑袋,反弹到对方的球门,意外进了一个球,乔丹的父母在看台上手舞足蹈地为儿子喝彩。
在第一册书中,乔丹对父母这样爱的表达似乎还有点儿尴尬,但到了第二册《我最好的朋友》中,经过了一年的成长,乔丹渐渐意识到,自己身后这个平凡又有爱的家庭,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家人共同努力经营起来的,这也是很多同龄人为之羡慕的。作者在第二册中,通过对三组家庭的对比描述,非常犀利地指出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的赋能绝不能止于“创造好的经济条件”。

利亚姆:常常在父母的争吵声中入睡 

乔丹:妈妈过多的关注成了一种负担

德鲁:每天挤两趟公交上下学


03
关于“做自己”——前提是“待人友好”“保持公正”

《我在私立学校第一年》出版后连续斩获了《柯克斯书评》年度青少年文学奖、纽伯瑞金奖、《出版人周刊》《学校图书馆期刊》年度图书奖等30多项奖项,在美国读书平台GOODREADS上有58000多人打出了4.15分(相当于豆瓣8.3分)。同系列作品《我最好的朋友》出版后延续了上一部的优厚口碑,登上《纽约时报》图像小说畅销榜第1位。如果说,在《我在私立学校第一年》中,作者探讨了无论在何种环境下“做自己”的可能性,那么这一本里,作者提出了更尖锐的问题:做自己,你需要多大程度上去“融入集体”?
“做自己”已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流行价值观,但社会对一个人的预期并不比之前的时代改变多少,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开始校园集体生活后,不得不面临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割裂感。书中的男孩德鲁感叹:似乎没有人强大到可以真正地做自己!在一次假想的心理咨询中,德鲁吐露了自己观察到这些奇怪的现象:

如果你强大,这个世界希望你弱小,但如果你弱小,你又希望自己变强大!如果你腼腆,他们希望你外向一点儿,但当你游刃有余时,又要显得谦虚低调。

我不喜欢你,但我想像你一样!有时也会因为你看起来像我,所以一点儿也不喜欢你!

甚至有些人花了非常多的时间谈论那些我们根本不认识的人!
这本书翻开第一页写着这样一行字:待人友好、保持公正、做你自己作者敏锐地觉察到,在人人吆喝要做自己的时代,有一些公认的诸如“友好”“公正”之类的意义框架正在变得模糊,而这体现在孩子的成长上,似乎每个人都变得迷茫而孤独,一如男孩德鲁所说:“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和我自己相处。”

 
04
关于师生沟通——“善意并不代表做得好”

师生关系也是这两部作品的焦点之一。《号角》杂志对作者克拉夫特的一次采访中,克拉夫特提到:“书中几乎所有的老师——大多数都是善意的,在和孩子的相处中,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困境,因为善意并不代表做得好。”他特别提到了书中一段小插曲来源于自己孩子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我儿子的学校打电话给我,说他们认为他不善社交,性格太孤僻。然后我和妻子就焦急地等着他放学回家,我们绕不开这样的想法:“一切还好吗?我们有没有在他周围争吵?没有。那么,他为什么会不善社交呢?”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要面临一场绝对不会轻松的交谈。他回家后,我们问他:“为什么你不去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玩?你被欺负了吗?”他说:“不,爸爸,外面太冷了!”我当时想:呃......他的老师为什么就不能问问他为什么不出去呢?为什么凭感觉就觉得必须把情况升级,好像他是一个与同学疏远的孩子?

这件事被克拉夫特写进了书里。书中父母得知事情真相时,那惊诧的表情甚至令人觉得有点儿滑稽。
关于这套书的创作初衷,克拉夫特说:”我真的希望这本书既富娱乐性又能引发对话和改变,所以我试图把很多东西塞进去给很多不同的人看......我真的希望通过提供以家庭为导向、现代化且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来补充已经存在的重要历史叙述。”
这套书就像一座沟通的桥梁,孩子们从里面读到自己的心事,家长如果也翻来看看,会发现孩子的世界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他们会遇到很多被大人忽略的问题。阅读推广人袁晓峰老师在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都做过校长,她读后评论:“这里面的很多插曲我在实际教学中都碰到过。任何校园都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孩子们在成长中要遭遇的种种烦恼不会因为昂贵的学费和精心的照料而消失,家长也不会因为花了很多钱就可以为孩子的未来买一张平步青云的保单。在任何一所学校成长得最茁壮的孩子,一定都有理解接纳、尊重包容并全力支持他的家长。




添加专属 胖豆老师微信 领取专属会员权益





好书推荐
《我在私立学校的第一年》、《我最好的朋友》
作者:杰里·克拉夫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团购价:23元起(原价:45元)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文章原文